在广交会上,“百千万工程”展现出强大威力。众多“粤字号”县域土特产借助这一平台走向全球。例如,某山区县的特色茶叶,原本局限于本地销售,广交会让其与全球买家对接。经过洽谈,大量订单纷至沓来,茶叶远销欧美等地。还有特色农产品,如新鲜水果、干果等,在广交会上吸引了众多外商关注,纷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百千万工程”如同桥梁,将这些县域土特产推向世界,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更让“粤字号”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
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广交会不仅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平台,更是县域特色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窗口。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广东多家县域企业凭借优质产品和政策支持,收获了订单与合作意向,展现了地方产业国际化的巨大潜力。在“百千万工程”等政策的推动下,广东县域企业正加速融入全球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县域产品“圈粉”海外采购商
在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开幕后不久,众多广东县域企业便迎来了“开门红”。
“意向客户至少有5个,今年做个几十万美元的生意没问题!”韶关市亿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建明难掩兴奋地向记者分享好消息,该公司主推贝贝南瓜、冬瓜、番薯等韶关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了适配货柜尺寸和出口需求,将黑皮短冬瓜长度严格控制在60±10厘米,重量精准到10.05±0.5公斤。曾建明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参展商,展示自家农产品,又是采购商,采购火锅底料等配套产品,为农产品向欧洲火锅店出口做配套,打通销售链条。
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其“鹰金钱”牌鲮鱼罐头而闻名,该公司从清远农户采购鲮鱼制作鲮鱼罐头。市场运作部总经理陈义福介绍,鲮鱼罐头不仅深受国外华侨喜爱,近年来也逐渐赢得当地人的青睐。“许多东盟客户都到现场来拜访我们,洽谈新品推广。”陈义福兴奋地说道。
来自汕尾的老德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广交会上展示了马鲛鱼丸、潮汕牛肉丸等农特优品,收获颇丰。公司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一个精彩的“订单故事”:有位德国经销商原计划采购常规海产,却被“非遗鱼丸”现场烹制品尝吸引,当即购买样品,意向联合定制开发多款高附加值、高营养的海产品。
“订单故事”彰显广交会价值
每一份订单背后,都藏着市场的密码。通过与国际买家的深入交流,参展企业捕捉到宝贵的市场信息。曾建明发现,欧洲市场对健康低糖饮食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贝贝南瓜等产品常被用于沙拉或蒸煮,而冬瓜等特色蔬菜在当地供给不足,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基于此,他计划进一步优化种植与物流技术,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提升运输效率,确保产品以最佳状态抵达海外消费者手中。
老德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交流中了解到国际买家对“健康属性”和“文化附加值”有着强烈需求,偏好具有地域文化符号的伴手礼包装,例如通过二维码嵌入非遗故事、推出获得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产品等。这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清晰方向,公司计划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与市场策略,让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地方产业国际化潜力凸显
在广东县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百千万工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政策为县域特色产业国际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地方产业的国际化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曾建明对此深有感触:“‘百千万工程’帮助我们与农业公司、基地及政府部门高效沟通,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获得及时协助,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清远农户合作,采购鲮鱼、麻竹笋等原材料,实现了“国家赋能企业,企业回馈社会”的双赢局面。
老德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样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显著助力。负责人表示,政策对县域特色产业的品牌化、标准化扶持,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汕尾市商务局组织的出口合规培训和指导,将汕尾海洋资源优势通过政策转化为“地理标志+老字号”双IP,在国际采购商中形成独特记忆点。该公司建议未来进一步打通县域产业链数据与广交会采购系统,让更多县域特色通过国家级展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