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临期牛奶”未标注保质期引发纠纷。商家在网上销售所谓“临期牛奶”,却未明确标注保质期信息,这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和风险。消费者购买后发现无法准确知晓牛奶的剩余可食用期限,担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的消费法规,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额退款是解决此类纠纷的一种方式,以弥补消费者因信息不明确而遭受的损失,同时也提醒商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食品安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珊 通讯员 穗市监
近日,蔡女士在某电商App的生鲜速达超市,购买了一箱价格为30元的品牌牛奶。收货后,她发现该牛奶还有一个月就要过期了。因商家在App页面未明确标注保质期,且蔡女士无法在如此短的保质期内喝完整箱牛奶,蔡女士便申请退货退款,可申请后,商家始终未处理,既没有同意退款,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或沟通。
无奈之下,蔡女士拨打了广州12345热线进行投诉,由广州市白云区消委会承接办理。接到蔡女士的诉求后,工作人员立即调查相关情况。随后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商家称,由于近期业务繁忙,仓库管理和线上运营团队之间沟通出现偏差,导致商品详情页的保质期信息未能及时更新。
经查,白云区消委会认为商家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相关规定,面对消费者合理的退货退款请求,商家理应及时处理。
经调解,商家认识到自身错误,立即为蔡女士办理了全额退款并向其诚恳致歉。同时,商家承诺将全面梳理店铺商品信息,加强团队沟通协作,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市场监管部门呼吁,广大经营主体应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如实、准确地披露商品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食品时需注意:一是仔细查看商品详情,对未明确标注的保质期等关键信息,主动向商家客服咨询确认。二是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保留好订单截图、支付凭证、与商家的沟通记录等,以备维权之需。三是及时沟通解决问题,若收到的商品存在问题,应及时与商家沟通,明确表达诉求,协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