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广州人大工作成绩单亮眼。多部法规在全国引发反响,彰显了广州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这些法规涵盖多个领域,有力推动了城市的规范发展和治理提升。从民生保障到经济秩序,从社会治理到生态保护,人大工作的成果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为广州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也为全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了广州人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担当与作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2月21日下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作常委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回顾了2024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主要工作。2024年全年审议法规案18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开展监督68项,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39件,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7项,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95人次,交办代表建议4822件。
立法工作——
敢接烫手山芋
多部法规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报告指出,2024年,广州人大在立法领域,坚持有效管用硬标准,坚持“一不写两必写”,即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敢接烫手山芋,多部法规勇破困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例如,制定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敢于对社会敏感问题动刀子,对非法改装、超速行驶、擅闯红灯、违规停放充电、外卖骑手管理等突出问题作出刚性规定。
再如,制定的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预防校园欺凌、解决心理问题学生诊治难等作出规定,在全国率先回答了学生心理问题“怎么预防”“怎么发现”“怎么诊治”和健康促进工作“怎么保障”等焦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领导批示将其作为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
过去一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加快新兴领域立法,为广州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开法律空间。例如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等。
在立法中,各级人大代表全年提出立法意见4万余条。全市新增基层立法联络站27个,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立法意见 2000余条、研究采纳 1000余条。
监督工作——
不放空炮礼炮
在推动全市工作上下功夫
报告指出,2024年,广州人大监督工作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从支持“一府一委两院”工作角度入手,用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衡量,不放空炮礼炮,力戒形式主义,持续在监督效果既“辣”又“香”上下功夫。
坚持围绕市委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按照市委要求,每季度对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年度计划投资总额3804亿元的843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监督,逐个剖析市直单位主管项目进度滞后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坚持围绕顽瘴痼疾问题开展监督。持续三年靶向用力监督“治堵”,对影响交通的336个占道施工项目开展调研,督促完成市人大代表摸排的244个交通堵点治理工作。
坚持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将36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列入常委会议程并作出决议,要求政府加快“一镇街一普惠”步伐,2024年全市新增托位2.78万个。推动全市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从500张提升至2884张。
代表工作——
“你追我赶”履职
全年提出代表建议8841件
报告指出,2024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以各种形式对“一府一委两院”提出代表建议8841件,同比增加33%。
过去一年,广州人大擦亮“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和“代表随手拍”品牌。全年各级人大代表共进站接待选民群众3.88万人次,线上线下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32万条。全年426名市人大代表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事项 4009件、同比增长256%。
过去一年,广州人大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每个市人大代表固定联系6名以上民情联络员,拓宽社情民意收集“神经末梢”,目前市人大代表与5322名民情联络员建立点对点联系并组建微信群。
在代表主题活动上,广州人大精心组织7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4万余个。建设人大代表林,引导代表植树3.6万余株。
过去一年,市人大代表提出的4822件建议,均交由承办部门办理并答复代表。对代表评价“不满意”“基本满意”的39件书面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推动建议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