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运会测试赛中,通过各项赛事活动深化了粤港澳互融互通。赛事的组织与运行,让三地在体育资源、赛事经验等方面实现共享。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交流竞技,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同时,赛事的筹备与举办带动了三地在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区域整体服务水平。这种互融互通不仅为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领域乃至更广泛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和示范,推动大湾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2月23日,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在深圳鸣枪开跑。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测试赛,赛事路线全程42.195公里,其中香港段21.841公里,深圳段20.354公里,是继去年11月举行的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后,又一次跨境举办的十五运会测试赛。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乏各类体育交流活动。其中,1979年延续至今的省港杯足球赛,已成为粤港体育交流的传奇比赛;近年来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篮球联赛,在三地下一代之间搭建了传递拼搏精神的桥梁;此外,各类业余体育竞赛更是数不胜数。粤港澳三地一衣带水、同根同源,与内地进行体育合作交流,港澳一直都不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而十五运会的筹办,则是国家层面为粤港澳进一步深化体育交流提供的绝佳平台。
十五运会是我国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的全国性运动会,在这项国家级体育盛会正式开幕之前,粤港澳将合作进行多次具有突破性的专业体育赛事,为全运会的正式举办进行各方面的模拟和测试。例如,本次马拉松测试赛创新采用“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计分”三重核验防控机制,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无感智慧通关,大幅提升通关效率,将通关环节对参赛选手的影响降到最低。
测试赛除了为十五运会提供执行经验,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测试赛的实践突破我国举办跨境大规模体育赛事的原有形式。此前,粤港澳合作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基本是由三地共同组织举办、由三地体育健儿或市民共同参与、轮流在三地分别落地进行的,而将同一场赛事举办的场地、时空、参与人员同时跨境覆盖,去年的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和本次的马拉松测试赛均进行了有益尝试。这需要三地构建深度互联互通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打通不同的赛事衔接机制、高度协同的组织合作能力与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测试赛的成功举办将有助提高粤港澳三地在体育协同发展、互融互通中的执行标准。
另一方面,通过在赛事筹办中各环节的合作,促进粤港澳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区域整体合作意识,也有助加强港澳同胞在国家级体育盛会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提高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拓宽从官方到民间的区域叙事视野。除了为十五运会的正式举办提供实操经验,本次测试赛也为我国举办其他类型的跨境大型赛事进行可能性探讨,甚至,由本次赛事举办获取的经验,可为粤港澳携手举行体育赛事以外的其他大型公共活动提供可行性参考,有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互融互通的深度和广度。
粤港澳共同举办的十五运会不仅仅是一届体育赛事,更将带动经济交流、社会交流、文化交流等,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往往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当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逐渐成型、三地往来的时空成本大幅缩小,粤港澳同胞们将通过一次次的测试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三地常态化往来中。十五运会这颗投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石子,势必在国家发展大局的蓝海中击起更广泛、更积极的涟漪。
撰文 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