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江海街道举办的“禁毒护航成长”禁毒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意义重大。活动中,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实物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们普及毒品和诈骗的危害,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影响。同时,还开展了互动环节,增强了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此次活动为学生们敲响了警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禁毒反诈氛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禁毒办指导下,海珠区江海街道禁毒办联合海珠中学、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启帆之家”海珠区禁毒社工服务项目,在海珠中学开展“禁毒护航成长”——禁毒反诈宣传活动。
活动伊始,禁毒社工以生动的讲解方式,为同学们揭开毒品的神秘面纱,详细阐述了毒品的定义,并对毒品的三大种类,即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以及新型毒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区分讲解。
社工着重强调了新型毒品依托咪酯的潜在危害。目前,依托咪酯已被正式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控范畴。
然而,部分不法商家受利益驱使,将其掺入电子烟油中,这种隐蔽的手段对青少年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让青少年有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陷入毒品的陷阱,身心遭受严重侵害。
活动现场,禁毒专职聚焦右美沙芬这一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衍生物,展开了全面科普。右美沙芬若被滥用,使用者极易出现视幻觉、兴奋感等不良反应,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危险行为,严重威胁个人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发出郑重警示,在日常生活中,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对一切毒品说“不”,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和未来。
工作人员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禁毒宣传资料,并展示了逼真的毒品仿真模型。同学们通过近距离观察这些模型,能直观地了解毒品的真实模样与危害,为他们提升了“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
在禁毒宣传之余,工作人员还将反诈知识融入其中,为同学们送上了一份实用的反诈指南。他们告诫同学们,在信息繁杂的现代社会,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要时刻警惕陌生电话中的陷阱,网络交友务必谨慎,切勿轻易透露个人隐私信息;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反诈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家人。
下一步,江海街道将持续与辖内学校紧密合作,进一步深化校园禁毒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共同守护青少年的美好未来,助力他们在健康、阳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