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广州某地时常响起神秘“哒哒”声,这让街坊们陷入了失眠的困扰。那仿佛是幽灵的节奏,在静谧的夜晚格外刺耳。街坊们纷纷表示,这声音不知从何处而来,却如魔咒般萦绕耳畔,扰乱了他们的睡眠。一些人猜测可能是附近的施工噪音,或是某种未知的机械故障,但经过调查却并未找到确切原因。这神秘的“哒哒”声,就像一个未解的谜题,让街坊们在失眠的夜晚陷入无尽的思索,也期待着能早日揭开其背后的真相。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陈亮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沫依 实习生 刘舒蕊
近日,住在广州市天河公园附近的市民时常听见一种奇怪的声音,它们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都很随机,令人难以捉摸,此声究竟为何物?
“哒哒哒,穿透力很强”
“哒哒哒,白天也有,但是晚上会更明显。”住在天河区东逸花园的柯先生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大约一周前,这种声音开始出现,穿透力很强。
在柯先生提供的视频里,夜幕下的小区十分安静,正因如此,“哒哒”声更加明显。柯先生表示,这种声音出现的时间不定,白天少一些,晚上短的话持续三五分钟,长的则会持续二十分钟左右。
由于靠近天河公园,大家纷纷推测是动物发出的声音,有人推测是夜鹰,还有人说像啄木鸟、牛蛙,不一而足。
争议:
夜间叫声增多,市民睡眠受扰
“有天晚上我被吵醒,一看表是凌晨三点四十五分。”柯先生表示,最近睡眠受到该声音的影响,感到有些困扰。
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致电东逸花园物业相关负责人卢先生,其表示已经收到不少人的反馈,也排查过声音来源,但由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变幻莫测,夜幕降临后更难分辨,一直难有突破,“应该是鸟类的叫声,这是自然的声音,也没有办法干预。”
无独有偶,曾住在隔壁东方新世界小区的观鸟爱好者赵女士提到,小区里有很多蛙,“我数过,花狭口蛙,斑腿泛树蛙……至少有五种蛙类。”赵女士称,因为蛙鸣阵阵,以前甚至有业主投诉,要求物业处理,“最终物业好像将这些蛙放到了天河公园”。
专家解析:
春季的夜晚是普通夜鹰活动高峰期
“这是夜鹰。”羊城晚报记者把柯先生提供的视频传给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主任佟富春,她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普通夜鹰的鸣叫有季节性规律,四月可能已进入繁殖准备阶段或刚开始繁殖,此时雄鸟会通过鸣叫吸引雌鸟,建立和保卫自己的繁殖领地。”佟富春这样说道。
同时她提到,四月的广州气候逐渐变暖,不仅利于普通夜鹰的活动,同时其食物来源——昆虫的数量也在增多,因此其觅食过程中的活动和鸣叫也会相应增加。
为何这类声音白天较少?佟富春解释,城市的白天噪音较多,不容易听到鸟鸣,加上普通夜鹰是夜行性鸟类,因此夜间才是它们活动、觅食的主要时间。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专家支招
千姿百态的生物的存在,让本是“钢铁森林”的城市不至索然无味,而当与其他生物的生活有所冲突时,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普通夜鹰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出现在城市中,是因为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佟富春如是说道,她表示,作为市民应该理解动物是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将其视为城市生态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赵女士表达了同样的态度:“我觉得我们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种种声音,比半夜听到汽车声好太多了,它们的叫声其实代表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羊城晚报记者搜索得知,普通夜鹰是国家保护动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佟富春建议市民积极参与到鸟类的保护行动中来,除了不破坏其栖息地、不干扰其正常生活外,若发现受伤的普通夜鹰,应及时联系相关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救助。
至于动物叫声扰民这一问题,佟富春表示,短期可以关窗、使用隔音窗帘、播放白噪音,长期来看,保护与管理的协调、城市规划优化等政策介入也有一定必要性。而作为市民的赵女士则豁达表示:“如果睡不着觉,那就试试降噪耳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