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产业扶贫,各地培育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如特色种植养殖蓬勃发展。就业帮扶持续发力,提供大量岗位,让贫困群众有业可就,实现自力更生。同时,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返贫致贫的问题,做到动态清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等设施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积极成效让脱贫成果更稳固,为乡村全面振兴开启新征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我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过渡期以来,脱贫地区54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监测对象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风险总体可控。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衔接资金6731亿元,帮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今年是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各地区各部门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系统作用,持续优化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在产业帮扶上,推动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支持加快补上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短板。
在就业帮扶上,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车间和以工代赈项目作用,确保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5万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持续加大倾斜支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下一篇:深观察:欧洲应反思错误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