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广州迎来年花年桔处置高峰期。众多市民纷纷将家中的年花年桔妥善处理,这体现了环保意识的提升。一方面,部分年花年桔被加工成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一些创意设计将年花年桔转化为手工艺品,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价值。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既环保又富有创意,为城市的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也展现了广州市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理念。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实习生 王梦真 通讯员 成广聚 肖舒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实习生 王梦真
购置年花年桔喜迎春节,是“花城”广州的特色年俗。元宵节过后,广州街头巷尾的年花年桔逐渐凋零,迎来了处置高峰期。2月20日,记者从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今年广州共设713个临时收集点,方便市民分类投放年花年桔。天河、番禺等区的废弃年花年桔,经“三分离”后进行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天河:废弃年桔成城市绿化“新宠”
记者在天河区天河南街道广利路桥底看到,环卫工人正忙着为复种的年花年桔浇水。经过精心打理,废弃年桔在此重新焕发生机,为路面增添了绿意。“这片地以前是荒地,现在复种了废弃年桔,过路的街坊们看到后,都觉得赏心悦目。”天河南街广和社区居民刘漾说。
除复种外,其余废弃物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天河南街综合事务中心班长徐永会告诉记者:“桔果采摘下来作为厨余垃圾运至终端发酵制沼,花木集中粉碎堆肥,筛选完好的花盆联系苗圃回收利用,花泥用于后期复种补土。实现废物利用的同时也有效降低年后废弃年花年桔的处理难度,一举两得。”
天河南街城管办干部何正苑介绍,该街道共设置5处废弃年花年桔临时收集点,供市民就近投放。“截至目前,我街已处理废弃年花年桔近40吨,其中花木13吨、花盆6.5吨、花泥18吨,同时采摘年桔约2吨;复种年桔、桃树共计99棵。”何正苑说。
当前,年花年桔复种工作正在天河全区开展。 “今年,城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设置了80个临时收集点,引导市民进行花、泥、盆‘三分离’投放。”天河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废弃年花年桔就近就地复种复栽活动,由各街道统一组织,精心挑选环卫停车场周边、居民小区、桥底、小山坡等适宜复绿的裸露地块作为复种点,对环卫站收集到的生长状态良好的废弃年花年桔进行复种。
据统计,今年天河区共印制废弃年花年桔资源化利用倡议书2万份、垃圾分类特色“利是封”3万个、垃圾分类科普文创纸牌5000副,免费派发鼓励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年花年桔分类投放。2024年天河区共复种废弃年桔1050棵,2025年继续扩大复种面积,在全区设置复种点28个,较去年新增7个。
番禺:废弃年花年桔枝干“变身”肥料、燃料
在番禺区化龙镇山门村,废弃年花年桔的处理过程则显得更加工业化。“每年,化龙镇能回收处理约2吨废弃年花年桔。” 化龙镇党委委员邓萍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镇对这些废弃年花年桔实行“三分离”处理:花泥就地填土,完好的花盆回收再利用,花木则统一送到山门处理中心处理。
记者2月20日现场所见,在广州聚辉废旧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处理厂内,工人熟练地将年桔与花泥分离,再用铲车将分离出的年桔投入综合摇摆式破碎机,经机器处理成为易加工的粉碎料。
“我厂每年负责化龙镇及周边几个镇街废弃年花年桔的处理,以及化龙镇市政道路上产生的废木枯枝树叶等的处理,年处理量约8000吨。” 该处理厂负责人张明向记者介绍,粉碎料经过进一步加工,最终可以做成颗粒状燃料和木屑状肥料,分别出售给电厂和有机肥厂。“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废弃年花年桔无处处理的问题,又能创造经济价值,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张明表示。
据悉,番禺区全区共设置158个废弃年花年桔临时收集点,为全市最多。该区于春节迎春花市设置公益宣传摊位,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年花年桔分类投放知识科普、游戏互动等方式,宣传废弃年花年桔“三分离”处理流程和重要性,花市期间共发放宣传单张3500余张、小礼品1200余份,覆盖人数约5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