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广东向‘新’而行”主题宣讲,生动展现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宣讲中,突出了广东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如众多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引领经济发展新潮流。同时,强调了人才的关键作用,广东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智慧汇聚,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这些,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广东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的高度,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广东举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宣讲,展现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图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2月2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广播电视台协办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在广州举行。12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宣讲员讲述各自立足岗位的奋斗故事,展现广东、广州用智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图景。
深耕行业
立志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陆地智驾到飞行汽车、再到人形机器人,作为广汽研究院工程师,范禹十分骄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民族品牌正向着蓝天飞翔!”据介绍,飞行汽车团队曾考虑引进外国技术,但在付出无数个不眠夜的努力后,对方却说,不可能在这个领域和中国合作。“那一瞬间,我们明白了,不论付出多少代价和努力,我们一定要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查阅翻译几千份资料、跟国内专家一起头脑风暴、在高温下攻克核心技术难题……范禹说,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不久的将来,大家有机会乘着广汽的飞行汽车,在湾区这片热土自由翱翔。”
“鸿蒙是面向全场景时代的新生态,以数字创新为底座的新质生产力。”华为终端云开发者培训部运营布道总监分享道,鸿蒙系统从内核到应用框架实现全自主研发,安全可控。依托原生智能、全场景多端协同等特性,在下一代万物互联领域,鸿蒙携手众多伙伴实现弯道超车。在生态层面上,鸿蒙生态已形成“操作系统+应用+终端”完整的产业链,为国产软硬件协同创新提供基础平台。
从2002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来,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谢陵见证了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崛起之路。他曾在中国商飞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如今投身新型智能飞行器领域,公司产品已拿下世界最大石油公司的管道巡检服务订单。“让世界看到‘广东制造’和‘中国制造’航空器的巨大影响力。”谢陵说,“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口号,而是生死攸关的选择。在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赛道,公司产品的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和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已实现全国产化,未来,产品或将成为用于通勤的“空中出租车”。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这是终生难忘的日子。”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助理工程师张发涛说,20世纪60年代起,全世界的大洋钻探船仅有美国的“决心”号和日本的“地球”号,“我国的深海科学家都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艘我们自己的大洋钻探船,开展我们国家对深海的自主钻探”。据介绍,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和时间赛跑,建造进度均快于预期。仅用4年,“梦想”号便完成建造并顺利入列,让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着眼长远
创新驱动未来产业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为未来谋篇布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该如何提前“栽树”、培育成林?
“什么是未来产业呢?简而言之,就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曦说,要孵化未来产业,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与未来产业互相促进的发展机制;要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的优势;要建立一个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粤港澳大湾区有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帮助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创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他说。
扎根“计量”工作20余年,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党支部书记、研究员施玉书是国际计量委员会纳米工作组唯一的中国成员。从2007年参与我国第一台纳米计量标准装置技术攻关以来,他见证着我国成功迈入纳米计量全球第一梯队。
“发展新质生产力,材料需先行。”季华实验室材料与科学技术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李小兵的团队一直在攻坚钛铝合金,这一材料既轻又耐高温,用途极为广泛,但制备加工极其困难。如今,我国自研钛铝合金已在高转速摩托车发动机上进行工程应用,实现了产业孵化,今年将会实现量产。“这些成果也为国产钛铝合金在航空航天的工程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他说。
“专利不仅是企业的护身符,更是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利器。”珠海天威飞马首席品牌官彭卫民分享道,企业为研发0废粉硒鼓这一专利产品大费周章,直到第三轮材料筛查、第3885次实验,才终于找到能有效减少废粉产生的新型复合材料。“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打破常规,并从用户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中找到创新的灵感和契机。”彭卫民说。
洞悉需求
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20多年来,工业设计从借鉴到局部创新再到现在的深度创新赋能,和产业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潘定龙如今在视源股份带领设计团队,打造了智能会议平板等产品。他仍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还是由国外品牌主导市场、定义产品。一路走来,他深刻感受到,正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价值、用户思维和创新精神,驱动着他所在的企业一步一步从制造型企业向智能制造现代化企业转型。
“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焕发新活力,是我们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广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园区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巧妤,“守护”着“一方东山”。与来来往往的客人谈心、与入驻园区的团队交友、与老东山的街坊们闲谈,朱巧妤让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成为广州时尚、文创产业的“产业聚集地”“品牌孵化地”。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澳门创业者,我深知,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的机遇。”2015年,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周运贤与团队来到横琴,成为首批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他说,只有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勇担时代使命,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一个敢坐,一个敢飞,一个敢想,一个敢投,带着这股冒险的劲头,广东迎来了低空飞行开拓的一大契机。”广州市十佳宣讲员陈万晴曾采访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和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了解小鹏汇天的诞生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幸见证着中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期待广东早日成为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陈万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