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含义及其来源探析
创始人
2025-04-08 11:00:03
0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语最早出自荀子·哀公篇,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可以承载船只,也可以将船只倾覆。用来告诫统治者要重视民意、体恤民情,否则可能会失去民心,导致政权的覆灭。
这句话后来被唐代著名的政治家魏徵在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话中引用,进一步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魏徵以此劝谏唐太宗要谨慎治理国家,关注民生,体现了儒家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智慧。
相关内容
"中医四诊法——...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由春秋战国时...
2025-04-14 16:00:17
"改写'语不惊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属于诗歌体...
2025-04-14 16:00:02
"探讨保外就医制...
"保外就医"是一个中文词汇,主要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中使用。它指的是被...
2025-04-14 06: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