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倒计时,广州体育馆备受瞩目。这座场馆科技感十足,先进的设施与智能系统,为赛事提供高效保障。从灯光音效到场地布置,皆体现科技的魅力。同时,场馆的无障碍设计彰显城市温度,无论是坡道、扶手还是特殊标识,都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在这里,科技与人文完美融合,既满足了赛事的高要求,又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关爱与包容。它将成为十五运的精彩舞台,见证运动的力量与美好。
广州体育馆历经256天全面焕新,以“全场景智慧化、全龄段无障碍”的全新姿态正式亮相。作为所有十五运会场馆改造项目中“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完工”的场馆,广州体育馆将科技感拉满的同时,也以有爱无碍的有温度设计打造出城市建设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新标杆。
据恒盛集团第一分公司总工程师杨春明介绍,广州体育馆在改造中将岭南风韵与现代景观相融合,在保留原体育公园岭南骑楼步行空间的基础上,新增木棉花主题花坛,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全民运动空间。南广场以原有雕塑为中心,通过动态施工与数字孪生技术精准优化景观布局,实现美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记者走进广州体育馆,从进场到落座,无处不在的科技感让人应接不暇,智慧系统大大提升了观赛体验。杨春明表示,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蓝牙模式的AR导航系统可以在无网络的情况下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目前该项技术在广州赛区主要场馆已实现全覆盖。更为智能的是,场馆内铺设的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
其他方面,场馆保留的标志性拱形穹顶化身为巨幕,运用数字光影技术演绎广府窗花等文化符号,打造“可阅读的建筑 IP”。赛后,场馆还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让全民共享智慧场馆的长效价值。
残特奥会期间,广州体育馆将承办轮椅篮球比赛,对此场馆在无障碍设计上提升至“全链关怀”标准。据介绍,1号馆设有4个轮椅观赛区(50席),盲道与城市道路无缝衔接,坡道坡度严格控制在1:12以内。环形感应助听系统覆盖了 90%观众席,荧光盲道夜间可视距离达8米。在1号馆入口处,特别设计了“多模态交互终端”,支持语音、手势及手机APP三重操控,一键即可召唤手语翻译或无障碍导航,种种细节彰显场馆的人文关怀。
文|记者 柴智
图|记者 曾育文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