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交会上,湾区“智”造展现出新战法。一是强化创新驱动,众多企业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产品,如新型智能家电、精密医疗器械等,以创新引领市场。二是注重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些新战法助力湾区“智”造在国际舞台上破壁突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第137届广交会再次让世界的目光聚焦。
全球单边主义逆风频吹,这场“中国第一展”逆势上扬。截至4月27日,已有来自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24372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创同期历史新高。
木棉花下的广交会展馆。 南方+拍客 钟锐 摄
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中国制造”仍是不可撼动的支点。
广东参展企业占全国1/5,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60%,日均新增亿元级订单的粤企不在少数。珠三角军团的表现尤为亮眼——深圳工业机器人挥舞机械臂演绎“钢铁芭蕾”,广州AI电视用西班牙语与南美客商对话,江门“低碳认证”成为欧洲买家的硬通货,佛山为拉美市场定制微波炉……
以创新硬核实力锻铸发展引擎,凭全链韧性生态构建战略纵深,珠三角制造业集群锚定全球价值链的坐标,打响一场高端突围战。
技术护城河
4月的广州湿热难耐,在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一台吸附在玻璃幕墙上的“蜘蛛侠”却让中东客商兴奋不已。
这台来自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幕墙清洗机器人,无需外接水电,仅用几十升水就能完成一栋大楼的清洁,吸引了一群中东客商驻足拍照。
“这项技术目前我们是全球首创,中东水价比油贵,它能省90%的水,简直是‘印钞机’。” 凌度智能董事长张志忠说,参展第三天,接待了334波客户,已有10多位客商达成大单意向,预约要去位于广州黄埔的工厂实地考察。
南方+ 吴明 拍摄
凌度的故事,是珠三角制造企业技术突袭的缩影。
2016年成立之初,这家企业的清洗机还需外接水管,笨重且低效。创始人张志忠带着研发团队“死磕”六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攻克水循环技术,终于在2022年推出全球首台“水电全内置”机器人,斩获广交会至尊金奖。
这是凌度智能第二次独立参展亮相广交会,一直专注于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的他们,累计获得专利、软著200多项,2024年获评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制定国内首个《高空幕墙清洗机器人》团体标准。
广交会不仅是贸易平台,更是技术对话的窗口。在欧美对中国光伏、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背景下,珠三角企业正在用“技术不可替代性”打破封锁。
广州长嘉电子将AI语音交互植入传统电视,南美客户通过“人机对话”收集用户数据,订单从美国转向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的OLED屏幕凭借广色域技术,即便加征关税,客户仍愿分担成本,全球市场份额已达5%;而佛山汇博机器人的光伏清洁设备,因契合全球绿色转型趋势,现场斩获韩国客户订单。
今年广交会的客户比往年更多,上百平展厅,两层全部坐满,企业展品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本届广交会的一大亮点。
4月16日,第137届广交会一期,万商云集。南方+拍客 吴文军 摄
深圳共1448家企业参与本届广交会,共计展位3304个。其中,在服务机器人专区,深圳参展的企业共计8家,展位32个,占广东省参展机器人企业50%。
从企业类型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企业867家,约占深圳团参展企业总数61%,较136届广交会优质特色企业数增长84%。
作为全国外贸重镇,东莞共组织458家企业参展,涵盖958个展位,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逐届增加,展品覆盖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家居建材等多个领域。制造重镇佛山,则以760家参展企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技术护城河越深,企业对关税的敏感度越低。当全球产业链面临关税战冲击挑战,珠三角制造企业凭借技术硬核实力,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
市场突围术
在广交会家电展区,广东格兰仕的展位上摆着一台贴着西班牙语标签的变频微波炉。
乍看平平无奇,内藏玄机:为适配拉美人烤玉米饼、炖黑豆的饮食习惯,研发团队专门开发了“玉米饼脆化模式”和“黑豆恒温慢炖程序”,甚至定制西语版AI语音菜单。
这种“锚定需求痛点”的战术,映射出珠三角企业的全球生存智慧。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广东小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突破,广交会期间累计获得超千万元意向订单。
从区域分布看,欧洲市场以60%占比持续领跑,中东及日韩等新兴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值得关注的是,西班牙客户在商务洽谈中当场签署了1万台取暖器的采购协议。
面对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珠三角企业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提前实施多元化市场布局策略,有效化解了单一市场风险,为海外业务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深圳市日丽丰科技有限公司已连续5年参加广交会,产品出口占公司业务的80% ,今年带来了不少全球首发的电动牙刷。
公司总经理李小瑞表示:“最近美国滥施关税对我们产生了一定影响,希望通过广交会接触到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客户,开拓欧美以外的市场。”
“危机也是转机,我们得靠新市场和新品。”广州长嘉电子总经理谢卓华告诉记者,长嘉电子玩起“市场分散术”,将80%的订单转向南美、中东。TV产品线今年一季度出货金额同比增长约15%,电视机不是必需品,但中南美家庭聚会离不开音响。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珠三角企业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生态位,奥马冰箱副总经理王艳慧坦言,面对新变化,企业正在考量赴泰国投建新厂房的选项。
或许,珠三角的下一个战场,不再是流水线上的“速度与激情”,而是全球产业贸易的生态之争。
供应链革命
珠三角制造业在广交会上的底气,来自馆外正在上演的产业供应链的变革。
在佛山凌丰家居的智能工厂内,机械臂以0.02毫米的精度冲压不锈钢锅具,中央控制屏实时跳动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订单数据。
这家企业凭借行业首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将年产能提升至3600万套厨具,外贸占比超80%。“坚持工业智能化转型是凌丰家居生产能力日益攀升、不断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法宝’。”展位负责人梁光伟说。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凌丰的底气,源于珠三角供应链的深度革新。当全球热议产业转移时,珠三角用“供应链密度”构建起新护城河。
凌度智能曾因供应链响应慢而苦恼——“零件出了问题,供应商隔天才能到”。2021年,他们迁至广州黄埔区,这里聚集了珠三角最密集的机器人产业链。“现在电机坏了,打个滴滴2小时送到工厂,下午就能修好。”张志忠说。
这种“72小时响应法则”,让凌度智能快速迭代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周期缩短30%。
珠三角的供应链革命,本质是产业链从“线性协作”升级为“生态协同”。
东莞的电子信息、佛山的家电、深圳的机器人、广州的贸易枢纽,在100公里半径内交织成全球最密集的制造网络。
扎根珠三角30年的长嘉电子,500家供应商分布在周边100公里内。“南沙的注塑厂上午改模具,下午就能投产。”其AI电视从设计到出货仅需45天,比欧洲企业快一倍。
“有人问我,关税贸易壁垒下,为何不将工厂迁往东南亚?”面对这一问题,华帝海外总监陈珊珊算了一笔账:在越南建厂需3-5年培养工人,但产品迭代周期是按月计算,油烟机等非标产品无法全自动化,必须依赖珠三角的技工经验,这家企业选择将资源投向研发与新兴市场,而非低端转移。
珠三角的竞争力,正从“成本优势”转向“弹性与速度”的复合价值。
企业与政府的双向奔赴,进一步巩固供应链优势。深圳市近期出台“2025稳外贸10条”,从市场开拓到信用保险,全方位护航企业稳订单拓市场;除了深圳,近日广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多地均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外贸促增长政策,通过物流枢纽与创新链融合,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供应链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力,广交会是商贸控制的中枢,以此为中心,背后的珠三角分布着完整的生产环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一所主任杜宁认为,以提升供应链韧性与自主可控水平为抓手,要强化港口、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等融合发展,推动广州发展为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协同的组织中枢和资源配置中枢。
去年底,黄仁勋在香港科技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电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
资深采购商爱德华的视角更具象。15年来,他每年两次从美国飞抵广州,依赖珠三角发达的轨道交通,每日从东莞到广州,准时现身展馆。
“广交会提供的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确定性’。”在他看来,完备的产业链,稳固的制造业“底盘”,是中国外贸抵御风险的核心筹码。
撰文:南方+记者 刘珊
统筹: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