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中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记者手记
创始人
2025-05-04 22:07:34
0

记者手记丨走访中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

走进中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仿佛开启了一场地质奇观之旅。这里汇聚了独特的地质地貌,见证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古老的岩石到奇特的地层,每一处都诉说着地球的故事。中国的援助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传递了环保与科学的理念。在这里,能感受到中外交融的力量,中国的专业技术与当地的自然之美完美结合,为世界地质研究与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也让我们对地球的奥秘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5月4日电 记者手记|走访中国首个援外地质公园项目

新华社记者金正 华洪立

位于坦桑尼亚北部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因其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而享有“非洲伊甸园”的美誉。“死火山会‘活’过来吗”“火山口内的水从哪里来”……浏览火山口观景平台旁的解说牌,记者发现,除了有坦桑尼亚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和英语介绍,牌上还印着中文介绍和“中国援助”标识。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站在火山口一处新建的观景平台俯瞰,广袤的谷底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自然画卷:在雨后的蓝天白云映衬下,澄澈的湖泊宛若宝石般镶嵌在草原上;成群的角马、斑马与羚羊等野生动物化作一个个黑点,如同律动的音符,在天地间奏响着一曲原始而壮美的生命乐章。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是坦桑尼亚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生态景观以及珍贵的考古遗迹闻名于世。然而,这样一个兼具自然与文化双重价值的地质公园,因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欠佳、景区信息展示不够充分、原有展厅地质科普内容偏少等问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的评估中被亮“黄牌”警告,面临摘牌风险。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援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项目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由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组织实施并监督管理。项目包括技术援助和基础设施援助两部分,分别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和中铁二十五局承担。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这是中方首次实施地质公园类对外援助项目,通过开展地质遗迹调查与研究、编制公园总体规划、培训当地工作人员等软性援助,以及修建博物馆、观景平台和解说牌、莱托利古人类遗迹保护设施等硬性工程,助力该地质公园2024年12月顺利通过再评估。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记者在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合作”。由于此前从未有过类似援外地质公园项目的先例可借鉴,中方施工团队虽大多是身经百战的“老海外”,但在项目启动伊始,仍犹如初次投身海外建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时间紧,任务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团队加强沟通,双方按照各自任务节点提出需求,互相协作配合,与坦方工人一道克服物资匮乏、设备调配难度大、雨季施工困难等挑战,确保工程进度稳步推进。”中铁二十五局援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项目技术组组长徐江博说。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风光。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截至目前,技术援助部分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11月完成。基础设施援助部分也已完成绝大部分施工任务,目前正开展博物馆展陈布置,预计6月完工。博物馆建好后,将成为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游客到访地质公园的必经之地。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拍摄的中企修建的解说牌。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走进博物馆的施工现场,工具敲击声此起彼伏,中坦施工队伍正全力投入展厅隔断搭建与展板安装工作。展厅将利用数字化技术,系统呈现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的地质演化历程、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及古人类文明遗迹,为游客打造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成为向世界展示这片神奇土地的重要窗口。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拍摄的中企修建的解说牌。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等博物馆开放后,我要第一个带家人来看看。”当地工人西蒙·摩西站在博物馆效果图前对记者说。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记者在参观期间,有时还能捕捉到一种若隐若现的中式美学。博物馆主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地质公园内的伦盖火山,而内庭和内廊的设计则借鉴北京天坛祈年殿和福建土楼,同时融入非洲部落传统纹样作为装饰元素,实现了中非文化的有机融合。博物馆的建设充分贯彻了节能环保理念,不仅采用光伏技术实现部分电力供给,还选用高性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

这是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拍摄的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部非洲地质调查合作中心副主任孙凯说:“这个项目既能提升当地地质科研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又能向世人展示地质遗迹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一名工人在博物馆施工现场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我听说地质公园的博物馆、观景平台以及许多保护设施都是中国援建的,真的很了不起!”当地游客基托伊·姆比塞是一名中学地理老师,他在景区门口接受记者采访时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地质公园)项目让课本知识变得生动而具象。将来在课堂讲解地质遗迹、文化遗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时,我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

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中铁二十五局援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项目技术组组长徐江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当地工人西蒙·摩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4月26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恩戈罗恩戈罗-伦盖地质公园博物馆,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部非洲地质调查合作中心副主任孙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相关内容

前哨:中国对印度氯氰菊酯加...
印度曾向中国出口氯氰菊酯,此行为违反相关规定。中国为维护自身合法权...
2025-05-07 20:10:21
“中文热”背后:俄罗斯汉学...
在俄罗斯,“中文热”悄然兴起。一位汉学家深入观察发现,这背后是两国...
2025-05-07 18:12:08
在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明朝(1368-1644...
2025-05-07 15:00:05
拼劲韧性解码中国外贸企业“...
拼劲满满、韧性十足的中国外贸企业,面对现实挑战展现出强大底气与信心...
2025-05-07 12:08:25
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您提到的信息似乎与1954年的国际会议有关。1954年确实有一场重...
2025-05-07 12:00:04
Vlog | 莫斯科这些“...
Vlog 中,跟随镜头打卡莫斯科。在莫斯科,有许多地方充满“中国味...
2025-05-07 11:11:28

热门资讯

东南亚地区主要人种分布概述 东南亚地区的人种构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族群:1. **马来人**:这是东南亚分布最广的一个族...
甲烷(CH4)中碳元素化合价的... 在CH4(甲烷)分子中,碳原子(C)的化合价为-4。解释如下:- CH4中,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共...
中共一大产生的中央局成员组成揭...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于1921年在上海召开,会议中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将钱存入银行的术语叫做“存款”... 存入银行的钱通常被称为存款。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特性,存款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
问界 M7、M9 提前改款上市... 消息称问界 M7、M9 提前改款上市,这显示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积极动作。提前改款可能意味着对产品...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 钠(Na)与水(H₂O)反应是一个非常激烈的过程,会生成氢气(H₂)和氢氧化钠(NaOH)。这个反应...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战略意义...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意味着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
电子式表达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氯化氢(HCl)的形成可以通过氯气(Cl₂)和氢气(H₂)之间的反应来描述。这个过程可以用电子式(也...
硫磺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这个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S...
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部磁力弱分... 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强中间弱。条形磁铁的两端是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磁力最强;而磁铁的中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