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人大代表热议,多个方面备受关注。在经济发展方面,代表们聚焦产业升级与创新,探讨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民生领域是重点,如教育、医疗、住房等,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城市建设与治理也备受关注,包括交通改善、环境保护等,代表们期待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此外,文化传承与创新也被提及,希望能更好地弘扬广州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这些热议体现了人大代表对广州发展的深度思考与责任担当。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卢佳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2月20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当天下午,多位广州市人大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向记者畅谈了他们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
民营企业获得信心力量
有不少人大代表来自民营企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关键词共出现了近60次,体现出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广州市人大代表、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天河区工商联主席应华江向记者表示:“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自身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
如何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应华江建议,对于重点领域,应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找人”“精准匹配”,推动更多政策快速兑现;打造高端人才发展高地,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在医疗、教育、住房资源、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深入落实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用工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让广州市人大代表、酷狗公司副总裁赵海舟印象深刻,他高兴地说:“这点写得非常好!重大技术攻关不能脱离企业,脱离企业就是脱离市场,技术攻关绝不能脱离市场。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应当利用该机遇,整合产业链资源来穗落地。”
“广州有很多隐形的‘冠军’民营企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对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靖夫提到,政府工作报告让民营企业获得感更足,从而敢闯、敢投、敢创新。
王靖夫认为,民营企业要乘势而上,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先进材料、半导体、基础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充分发挥应用创新上的优势,推动新技术产业化。
未来产业看到发展潜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容占了较大篇幅,其中提到,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发展,让我们深受鼓舞!作为一家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持续投入的企业,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沃钛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李述昊提到,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现状,希望广州打造一些人工智能应用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人工智能与跨境电商、新消费、快递营销等领域深度融合。
“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是‘产业’和‘安全’。”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刘洋指出,广州的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智能无人系统赛道,全球首家三证齐全的电动垂直起降低空飞行器企业、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一股均来自广州,具备打造世界级的“智车之城”“低空之城”的良好基础和坚实底气。
刘洋表示,当前其团队正加快建设“北斗+高精度辅助地图”“北斗+低空三维导航地图”等产业生态。他建议,广州应积极拓展低空经济的系列场景,例如空中出租车、低空观光旅游、医疗应急服务、高价值物品配送、第四代建筑和低空物流的结合等场景,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邱波同样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低空经济、民营经济等关键词印象深刻,她认为,低空经济彰显了“立法先行+全链扶持”的顶层设计智慧,民营经济则体现了“精准施策+生态赋能”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广州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转型升级需坚持战略前瞻性与市场灵活性并重。未来,广州应继续以‘二次创业’的魄力,在政策落地、跨域协同、人才集聚上持续突破,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