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市场“政策包”引发热议,其覆盖范围广且针对性强。政策从多个方面对演艺行业进行规范和扶持,如加强版权保护、提升演出质量、规范市场秩序等。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演艺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从业者创造更好的环境。业内人士对其寄予厚望,期待这些政策能尽快落地实施,以解决当前演艺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演艺行业的繁荣与创新,提升我国演艺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5月22日,《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包”)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现场重磅发布。连日来,这个包括九大方向、17条具体措施的“政策包”,引来演艺业内人士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政策包”带来巨大利好,将助力广东演艺市场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行稳致远。
期待广深“演艺双子星”闪耀
“‘政策包’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提出了广州、深圳双核驱动领跑的产业布局。”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莹表示,广东是演艺大省,2024年全省演出票房收入全国第一,其中主要是广州和深圳的贡献,这两个城市具备了领跑的实力。但就单个城市而言,广州、深圳在全国的排名并不是特别靠前。
“此次‘政策包’中提出的建设大型专业演出场所、出台国内领先的演出激励政策、将营业性演出相关审批权限下放深圳等措施,在下一步实现领跑的几个关键节点上给予了强大的助推,让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期待广州、深圳‘演艺双子星’的闪耀。”刘莹谈到。
“新出台的演艺市场‘政策包’涵盖面比较广,也细分了一些项目,非常具有针对性。”广州开心麻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宏志表示,广东的游客人数和城市总人口基数在全国领先,老百姓对文旅演艺方面的需求旺盛,广东演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期待政策能尽快落地。
提升广东演艺核心竞争力
重视演艺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促进演艺市场供给和消费,是业内人士关注到“政策包”的另一个重点。
“‘政策包’关注到演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特别提出要打造演出制作、艺人经纪、票务服务的龙头企业,切中了大型演出市场发展的命门。”刘莹告诉记者,省演出行业协会经过走访调研发现,热门的演出主办方大多是省外的演出“大鳄”,票务销售也主要集中在几大票务公司手中。“‘政策包’针对壮大市场主体打出的‘组合拳’,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广东演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本届文博会上,南方歌舞团团长、一级演员黄倩带着该团创作的音乐剧《喜欢你》到现场推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黄倩直言:“在我看来,‘促进演艺市场供给和消费’这项政策能支持鼓励一大批优秀活动优秀剧目在广东活跃起来。谁有资源,谁有能力,就来广东拿奖补,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钟琴则对政策包里“鼓励文艺院团、演出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高品质线上演出”等内容表示赞赏。她表示:“该政策不仅鼓励原创,还支持我们院团跟科技企业合作。最近,我们院团就在尝试线上演播和剧本网上展示,年轻人的反响特别好。”
促进解决演艺新空间发展
这次有关演艺市场的“政策包”特别提出“培育演艺新空间”,让众多业内人士眼前一亮。
近几年,国内演艺新空间异军突起。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演艺新空间专业委员会,不到一年的时间,会员就超过了100家。“相对于上海、苏州等演艺新空间、新业态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广东的演艺新空间还有较大成长空间。”刘莹介绍,省演出行业协会正在协助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广州、深圳等地相关部门走访取经,研判难点,研究措施。
开心麻花深耕广州市场十余年,在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开心麻花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在广州的运作,每个月的演出有四五十场,加上其他剧院的演出,一年下来有将近六百场演出。但我们面临的经营压力特别大,其中,场租问题一直是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孙宏志期待在演出场地的租金补贴、票房、演出场次、人才等方面都能得到政策实实在在的扶持。
刘莹指出,此次“政策包”不仅明确提出了要培育演艺新空间,还详细地列出了可用场地的清单,这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下一步,省演出行业协会将协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和运营管理标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