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通道上,傅小云指出县级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西部地区医疗水平提升,关键在人才。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的重要阵地,培养县级医疗人才能夯实基层医疗基础。通过加强定向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提升县级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这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更贴近群众,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县级人才培养工作犹如基石,为西部地区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是提升西部医疗水平的重中之重。
今天(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接受了记者采访。
傅小云介绍,为了提升西部地区脱贫地区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国家持续实施“千县工程”,开展组团式医疗人才支援帮扶,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地区医院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累计派驻超过了8万名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22年傅小云来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医疗队员们一起为医院的人才培养、管理能力提升、五大中心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工作。就县级医疗建设而言,他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县级医院的医疗人才培养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专家授课、导师制、临床手把手教学实践等多样化培训机制,培养带着“乡土基因”的“白衣战士”,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第二要有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勇气和毅力。第三要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临床中要敢于挑战疑难,悉心施教,在实践中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成长,培养他们的临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