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多张快递单被非法出售,严重威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检察建议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犹如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通过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得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出售快递单的行为。这使得快递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提升技术防护水平。同时,也促使全社会形成保护个人信息的共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此,个人信息不再“裸奔”,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秩序也更加稳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当大量的快递运单被偷拍、出售,个人信息形同“裸奔”,检察建议筑起“防火墙”,堵上了信息泄露缺口。3月14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一则案例涉寄递服务用户信息安全。
2021年至2023年,揭阳市发生多起快递从业人员偷拍未进行去标识化处理的快递运单信息出售获利,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案涉多家快递企业,非法出售的快递运单54000多张,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约110000条,部分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2023年,揭阳市快递业务量位居全国第四,快递运单信息泄露将对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揭阳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揭阳市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部分快递企业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等情形,于2023年3月21日立案。经走访调查发现,揭阳快递市场上快递运单未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广东省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规定,邮政管理部门对快递市场存在的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监督管理职责有待加强。揭阳市院向其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监管力度,引导快递企业落实《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依法规范快递运单的使用、收回、销毁等工作,积极落实去标识化处理技术,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等。
邮政管理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在揭阳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检查企业19家,对检察机关发现问题的快递企业立案查处。推动106家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推广虚拟安全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的应用,与从业人员签订承诺书13556份,在746个营业网点悬挂个人信息安全提示牌。通过开展警示教育、送法上门等形式,强化对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宣传。
行政机关完成整改后,揭阳市院实地跟进监督,相关快递企业营业点、菜鸟驿站均已采用虚拟安全号码等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技术,同时配有安检设备并严格履行寄递验收制度,确保整改到位。2023年6月以来,揭阳市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大幅下降。
检察院认为,未做隐私处理的快递运单存储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揭阳作为全国快递强市,保护寄递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对于维护公民个人隐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快递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责任,推动其对辖区内快递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执法检查,推广快递运单信息去标识化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消除隐患,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切实守护人民群众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