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奋力奔跑。这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凭借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从设计到制造,从感知到行动,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致力于打造出具有高智能、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提升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竞逐赛道的过程中,我们以坚定的步伐前行,努力将这里建设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科技飞速演进,人形机器人走出科幻电影,走下春晚舞台,越来越快地走近人们身边。
漫步武汉街头、公园景区、展会现场,一扭头,就可能与人形机器人“撞个满怀”。它们身怀绝技,各显神通,正从实验室走进各类应用场景,融入你我的日常。
武汉,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全力抢占人形机器人发展新赛道,争夺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人形机器人是个狠角色。它“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话是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里说的。 今年,国务院把“具身智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大力发展未来产业的强烈信号。
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35年将达到1540亿美元。
湖北武汉出手了。
去年3月,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给产业发展规划路线。
一个月后,《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13个未来产业之首进行重点部署。
“天问”人形机器人和参观市民握手,互致新年快乐。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摄
今年,武汉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单个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加快整机人形机器人研发,支持“楚才”系列10款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
3月,省委召开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推进会议,明确“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目标,要求更好发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加快打造可靠性强、性价比高的整机产品。
4月10日,市委专题研究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强调要发挥武汉长期积累的科教人才资源、制造业基础、应用场景等优势,全力抢占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种种部署背后,是武汉要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战略考量——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武汉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30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以及华中科大、武汉大学等顶尖科研力量,具备较强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
抢占人形机器人发展新赛道,武汉有信心有条件去做。
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也必须敢于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勇立潮头,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团队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集中攻克关键共性技术,一体推进产学研用。
今年2月5日,10款人形机器人在湖北“新春第一会”亮相。它们的研发团队就是强: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以及武汉光谷华汇黄强教授团队。
人形机器人也迫不及待走向武汉街头:
光谷街头的咖啡店里,“天问”系着围裙,熟练地为顾客送上咖啡;
樱花季珞珈山下,“智警小珞”身穿“警服”,自主巡航时还不忘喊话提醒游客文明赏花;
长江水博会现场,“水宇哥”化身“行走的百科全书”,解答用水问题那叫一个专业;
光谷国际人才港的路演上,人形机器人又是跳舞、比心,又是鼓掌、投篮,赚足了眼球。
“智警小珞”人形机器人和小朋友们斗舞。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人形机器人还要融入城市的生产生活:
法睿兰达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的“鲲鹏”系列人形机器人有望适应焊接、检测等多种工业环境,力争在年内实现量产;
武汉大学“天问”团队研发的刚柔耦合灵巧手能轻松抓起鸡蛋、苹果等小物件;
“楚宝”系列机器人会走、会跑、会跳,摔倒了还能自己爬起来接着干活,以后会去边防巡逻、消防救灾,完成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的任务。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发展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从工业制造到智慧康养,再到特种作业,人形机器人在武汉的应用场景日渐丰富。
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既得抢抓赛道,也得久久为功。
龙头企业链动作用巨大,引育力度得持续不断增强。
今年3月29日,光谷东智全国总部正式落户光谷。
光谷东智由东阳光联合智元机器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灵初智能共同成立,致力成为华中首家具备完全独立生产、研发、交付服务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
位于光谷筑芯科技产业园的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总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光谷东智计划年内发布两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生产300台人形机器人,未来年产量有望达上千台。
格蓝若人形机器人。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应市场需求,光谷东智人形机器人将陆续应用于医疗和政务场景。”光谷东智董事长周林介绍。
“我们不仅自主研发,还希望与光谷企业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周林直言,把总部设在武汉是因为丰富的产业配套和应用场景。他举例说,光谷有很多传感器企业,光谷东智将考虑与本地传感器企业合作,使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实现“光谷造”。
武汉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接下来瞄准在硬件领域加快“整机”产品量产。
从实验室的“小突破”到产业链的“大布局”,武汉正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起来。
未来,人形机器人还会给这座城市带来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曾几何时,人形机器人还只是科幻作品里遥不可及的想象,如今却真切地融入了武汉市民的生活。不管是在热闹喧嚣的街头,还是在人头攒动的展会现场,抑或风景宜人的公园景区,不经意间,你就能和这些可爱的“小伙伴”打个照面。
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们,透过这一组图片,感受武汉与这些“未来伙伴”的奇妙缘分。在这些图片中,你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在武汉的多样身影,它们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武汉城市创新发展的见证。它们正用独特的方式,逐步参与城市的发展,重塑市民的生活方式,展现着武汉在科技浪潮中涌动的创新活力。
■ 炫酷舞者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空轨高新大道站,一辆空轨列车正在驶过;生态大走廊上,装载了光谷造“大脑”的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正与看AI展的小朋友斗舞。
■ 同台竞技
2月5日,蛇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10款“汉产机器人”同台各展“绝活”。
■ 赏樱特使
3月19日,堤角公园,人形机器人“小天”穿过樱花云廊,精准避开奔跑的孩童。
■ 汉马志愿者
3月20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2025武汉马拉松迎来了首个参赛选手报到领物日。委内瑞拉选手吴瑞龙看见人形机器人志愿者,开心地上前与它握手。
■ 咖啡店实习生
2月25日,光谷街头的咖啡店,“天问”正系着围裙当“实习生”,一杯杯咖啡被它稳稳送到顾客手中。“天问”是武汉大学刘胜院士统筹研制的人形机器人。
■ 生活帮手
光谷东智科技展示的A2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少观众与它握手互动。4月8日,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智能机器人纷纷登台。
■ 智警小珞
3月16日,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上,一台身着黑色马甲的人形机器人“智警小珞”穿梭在赏樱人群中。
■ 嘉宾主持
4月10日,第十三届武汉地铁读书节活动在光谷广场环形站厅拉开帷幕,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与武汉格蓝若共同研制,拥有出色负载能力的湖北明星机器人“劳动者3号”登上主舞台,担任活动嘉宾主持。
(文: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图: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胡冬冬 高勇 苗剑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资料图片 统筹:王作晖 制图: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