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举措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从破难题到显成效。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律师执业保障相关法规,明确权利边界,为律师执业提供坚实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对侵犯律师执业权利的行为及时查处,确保律师依法履职。同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对律师的不正当干扰和阻碍,营造良好执业环境。这些举措有效破解了律师执业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如会见难、阅卷难等,让律师能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彰显了广东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方面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真的感谢警务创新啊!这里关押量大,每天来的律师都很多,以前我都是早晨6时许到监所来排队,有时一整天都还排不上。自从使用律师会见预约服务,我只需要提前预约,按照预约时间前往监所,即到即办,再也不用排队等待了。”在佛山市南海区看守所综合服务大厅,一名刚刚结束会见的律师不禁发出感慨。
自从“粤省事”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线上律师、家属见面预约服务以来,律师会见权“老大难”的问题得到极大解决。而这也是广东积极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生动写照。近日,广东律师行业梳理了近年来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十大工作成果,其覆盖面从传统的“会见难”“取证难”等执业痛点,延伸至新兴数字司法领域,不断探寻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工作新路径,助力司法环境持续向好。
破难题:
直击痛点,筑牢律师权利保障防线
“会见难”“取证难”“立案难”,长期困扰律师群体,是律师行业中较为突出的执业痛点。如何攻克这些难题,成为广东省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
为解决律师会见难问题,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杰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第1067号建议——“关于落实刑事辩护全覆盖增加看守所律师会见室的建议”,省人大将其列为重点建议,交由省政府组织办理,省公安厅承办,省人大内司委负责督办。
2018年10月以来,全省看守所律师会见室建设工作进展迅速,律师会见问题最为突出的珠三角地区中,大部分看守所已完成律师会见室建设任务。如今,律师前往看守所时,现代化的律师会见业务办理大厅、数量充足的休息等候区,以及规划合理的吸烟区等便利设施已屡见不鲜,为律师会见工作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省律协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统筹21个市律协开展了系列全省大调研,调研涵盖律师会见权、知情权、法院办理立案情况等内容。同时,通过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有效促进了律师参与诉讼便利化机制的完善和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此外,积极协调推动企业档案、人口信息、不动产信息等律师查询便利化,着力解决律师调查取证难题,为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努力在实际案例中结出累累硕果。早在2021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明确,人民法院应当为律师查阅、复制庭审笔录提供便利;去年3月,佛山某建材公司因合同纠纷起诉湖南某公司时,因缺少被告关键身份信息陷入“立案难”。佛山律协迅速行动,协调多部门助力难题破解。鉴于跨省诉讼此类问题普遍,佛山律协还联合法院、公安局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建立“跨省查询+电子流转”模式并在全省推广。
如今,广东在破解“会见难”“取证难”“立案难”方面成效显著。会见上,全省律协推动看守所简化手续、优化预约机制,实施周末和节假日会见制度,改善会见环境,深圳、佛山等地还设立律师远程会见中心。取证时,多地实现法院立案大厅查询人口信息和企业档案,线上查询也逐步推开。如中山市律协推动实现律师可在法院直接查询全国人口信息、推动商事登记档案“容e查”工作改革;肇庆市律协推动实现律师凭“三证”即可在全市“立等可取”查询人口信息。立案环节,各地律师普遍反馈法院立案比以往便捷许多。这些成果均被写入广东省律师行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十大工作成果。
优环境:
净化市场,护航行业健康发展
在法律服务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部分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乱象频出。河源“某律师法律咨询公司”便打着律师事务所名号,以“特殊关系”能确保胜诉为由,骗取市民朱先生高额费用。朱先生向河源市律协投诉后,律协积极引导其向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并协助备齐证据。经多部门协同研讨,该公司终受惩处,河源还建立起常态化专项执法检查机制。“近年来,一些法律服务咨询公司人员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却以律师名义非法招揽法律业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甚至影响律师行业的发展。”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指出。面对这一乱象,刘涛在去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市场监管部门对省内法律咨询服务公司加大监管、整治力度,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的建议》,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尽快对已注册登记的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进行排查,重点关注看守所、派出所、监狱等特定场所,按照“谁准入,谁监管”原则,将排查线索移交至相关单位,做到查处一批、治理一批,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建章立制,推动常治长效。
这正是广东律师行业助力法律服务环境净化的缩影。针对部分法律机构出现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问题,省律协展开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项治理建议方案,为规范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佛山、河源、肇庆等市律协先后推动本地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阳江市律协推动法院强化对公民代理人身份的审查工作,各方凝聚力量,营造良好执业环境。
广东律师行业还积极拥抱数字司法变革,助推数字司法服务律师高效履职。省律协健全与各级法院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借助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等渠道反映诉求,推动法院运用数字手段便利律师执业。如今,广东整合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线上资源,为律师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律师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立案、缴费等操作。广州、惠州等市律协还推动当地法院设立律师专用绿色通道,省法院今年3月起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进一步提升律师履职效率。
立标杆:
依托特区,引领制度创新变革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立足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维护律师执业权利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性地推动制度变革。
珠海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探索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在珠海市律协推动下,2023年9月,珠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律师执业条例》。该条例运用特区立法权,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就珠海市律师执业规范、需求难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该条例在律师调查取证权上有重大突破,不仅在省级法规基础上扩大了律师调查取证权可查询信息范围,而且明确了律师持合法凭证可查询对方当事人身份信息及不动产登记信息等,还“配套”上线不动产线上查询系统,减少“执行难”问题;同时,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同发展,推动区域法律服务深度融合。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上同样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市律协推动下,全市12家法院和罗湖区检察院设立了“律师权益保障服务站”,创新“站、线、码”(即:服务站+专线电话+二维码)工作模式,选派志愿律师参与值班,第一时间协调处理律师诉求。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律协已累计选派志愿律师参与值班近3000人次,仅2024年已累计受理律师维权诉求4900余件,办结率达90%以上,切实提升律师参与诉讼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纵观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从破解痛点难点,到成效显现,这背后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的生动写照。省律协和各地市律协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紧密协作,通过联席会议、会商交流等形式,全力推进执业权利保障。省律协还通过递送感谢信的形式,向广东省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友好协作单位表示致谢,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序互动,推动广东省律师执业环境不断优化。
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永远是进行时。省律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律师行业将持续健全良性互动机制,营造相互尊重、信任、支持、监督的良好氛围,凝聚执法司法理念共识,优化律师执业环境,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法治广东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