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始发,标志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迈入新的加速阶段。这一工程意义重大,将有效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双龙”的启动意味着工程建设全面铺开,众多建设者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投入其中。他们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只为早日让清澈的水资源流向需要的地方,为广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环北部湾地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彦 通讯员 刘兵
记者从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获悉,4月22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海环北6号盾构”“粤海环北8号TBM”在水电十四局施工的B4标胜利始发,助推工程建设再提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云浮市的西江干流取水,向广东西部的湛江等4个市的112个乡镇输水。工程建成通水后将连通沿线12座水库,惠及沿线1800多万人,可长远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问题。
“粤海环北6号盾构”为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8.6m,整机长约115m,最大掘进速度80mm/min,将负责2.2km的那梨隧洞掘进任务。“粤海环北8号TBM”是双护盾TBM,开挖直径8.8m,整机长约150m,最大掘进速度120mm/min,将承担9.9km的合江倒虹吸隧洞掘进及5.15km空推步进任务。
为确保本次始发顺利,粤西供水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参建单位,以科技创新与精细管理双轮驱动,攻克重重技术难关:针对长距离硬岩掘进、断层破碎带穿越、涌水突泥等困难和风险进行针对性设计,量身打造掘进设备,有效提高设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工效和安全系数;攻克复杂的结构设计、高精度加工工艺、高强度材料应用等诸多难关,研发制造全线首台双护盾TBM,有效应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同时,结合工程实际,调整6号盾构始发方向,设备组装由洞内调整为洞外,将顺坡掘进调整为逆坡掘进,有效降低施工风险、节约建设成本。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统筹粤西四市未来发展谋划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重大水利工程。
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隧洞掘进77公里,管线施工135公里,盾构/TBM始发19台,下一步,参建各方将以隐患排查治理年和质量管理提升年为抓手,强化全要素资源统筹,严格全过程质量控制,压实全周期安全责任,以更优的施工组织、更强的技术保障、更实的协同机制,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