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飘粤韵,园林变戏台”,这简洁的表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在古老的茶楼中,悠扬的粤韵婉转回荡,那独特的广东音乐仿佛能将人带入岭南的风情画卷。而园林变戏台,更是一种奇妙的融合,原本静谧的园林空间瞬间被粤剧的热闹与精彩所点亮。演员们在园林的亭台楼阁间演绎着悲欢离合,传统戏曲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既展现了粤剧的魅力,又让园林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文化色彩,成为了岭南文化中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
经典折子戏现身老广茶饮现场。
▲越秀公园的古城楼下,沉浸式演出。
这个“五一”,广州粤剧院创新探索“粤剧+”惠民场景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 通讯员文瑶报道 当早茶遇上折子戏,当园林变作戏台……今年“五一”假期,广州粤剧院推出“粤剧+”文旅融合项目,通过“公益惠民+经典展演”双线联动,在点都德茶楼、越秀公园、江南大戏院三地打造“文艺+美食+园林”一站式文旅体验场景。这是广州粤剧院通过打造独属粤剧艺术的“广式文艺假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又一实践。
5月1日至5日,广州粤剧院打破传统剧场边界,在市民熟悉的城市生活场景中植入粤剧表演元素。每天中午12时,《花好月圆》《梦回太湖》等经典折子戏在点都德星寰广场店开演,食客可边品“一盅两件”边赏粤剧名段。演出以粤剧快闪的方式,让非遗粤剧与非遗点心跨界融合,打造集美食品鉴、文化体验、粤剧表演等于一体的高质量消费场景。
白天漫步千年越秀山,傍晚在百年城楼邂逅岭南戏韵。5月1日、5日,广州粤剧院联合越秀公园秀名城特别推出“五一”粤剧公益专场。演员身着戏服置身在越秀公园的古城楼下,结合园林景观进行沉浸式演出。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游园惊梦》《白蛇传之游湖》,还可参与戏服试穿、身段教学等互动环节。
“我们希望通过‘美食+戏曲’‘园林+非遗’的跨界,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现场。此外,‘专业院团+商业空间+公共文化场所’的三维联动,也有利于推动粤剧从小众的‘剧场艺术’向大众的‘城市微文旅’转型。”广州粤剧院董事长林凯彬表示,越秀公园秀名城和点都德均为试点,后续计划推动此类模式常态化。
“以往的戏剧演出多为‘你演我看’的单向传播,我们尝试打破常规,让观众既是观剧者,也是参与者。”广州粤剧院青年导演曾秋玲介绍,在越秀公园秀名城的演出中,她在经典名段既定的传统表演方式上,融入“演讲式”创新设计,通过演员的念白讲述,增加了老作品的现代性与即时性。“针对老戏迷,我们保留完整唱段;面对新观众,则在叙事中融入情景剧的跨门类艺术元素,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各自的欣赏点,也就是‘一戏多看’的包容性设计。”
除公益惠民演出之外,5月2日、3日,广州粤剧院特别策划了“劳动铸辉煌 粤韵谱华章——广州粤剧院2025年‘五一’经典演出专场”。市民游客在白天畅游羊城美景之后,夜晚便可走进老广心中的“老牌剧场”——江南大戏院,以《南唐李后主》《范蠡献西施》两部经典剧目犒赏自己。
上一篇: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