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于 2025 年成功举办“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吸引众多观众参与。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物与历史遗迹,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文化魅力。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互动体验,生动呈现历史故事,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专业讲解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使晦涩的历史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知,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为深圳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月18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如期而至,今年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深圳博物馆积极响应,精心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展和参与活动,通过互动体验、音乐赏析等形式,聚焦博物馆在文化传承、技术创新与青年互动中的新角色,带领公众穿越时空,感受文明交融的魅力。
展览亮点: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抟泥化万物——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陶瓷艺术”特展是本次活动的焦点,于4月29日启幕,展至8月31日。亦是深圳博物馆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第四度携手举办的文明互鉴系列专题展。展览荟萃了267件/套陶瓷文物珍品,时间跨度近6000年,地域覆盖地中海沿岸、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区域,类型涵盖饮食器、炊煮器、贮藏器、装饰品、陶偶像、陶模型、灯具、建筑构件等,无论是展品规模还是多样性,在国内同类型展览中都实属罕见。展览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观摩,感叹“从一件瓷器里读懂千年文明,这样的展览太有意义了!”
活动亮点:融汇多元的文化互动
在“国际博物馆日”,深圳博物馆在金田路馆精心策划推出了三大特色活动,吸引众多市民热情参与:
下午三点,一楼活动中心的“陶绘世界——陶瓷纹饰绘制体验活动”中,指导老师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典型纹饰及陶瓷纹饰绘制工艺,并指导参与者在陶瓷素胎上绘制独具创意的纹饰。现场有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亲子创作,感言在这次活动中既学到历史文化知识又增进了亲子感情。
同时,三楼报告厅的“虞山清韵——深圳博物馆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专场古琴评鉴音乐会”也盛大上演,深圳市南虞琴社的艺术家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古琴音乐会。《忆故人》《酒狂》《鸥鹭忘机》《在水一方》等流传千古的经典曲目在悠扬的琴声中流淌,古琴名曲中的经典故事,仿佛就在眼前上演。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将演奏者纷纷围住,请教古琴知识。
晚上七点半,《深博之夜|2025国际博物馆日特别呈现——在和弦与线条中感受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音乐分享会在一楼中厅举行,音乐美学家田艺苗女士带领施坦威青年艺术家翁丽斐和青年琵琶演奏家刘乐,以器物为媒、以旋律为线,为观众打造一场沉浸式的古典文化体验,串联起一条横贯亚欧的音乐之路。
跨界合作:开放共享的文化互惠
在这洋溢着文化气息的五月,除上述展览、活动之外,深圳博物馆还坚持开放共享原则,实施“博物馆+”战略,通过社会参与、跨界合作等方式,打破博物馆传统边界,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释放博物馆创新活力,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在“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深圳博物馆年度学术成果《深圳博物馆 2024》年鉴,受邀编入中国知网《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正式上线服务;与港铁(深圳)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地铁+文化”特色宣传项目,通过地铁空间与博物馆资源创新融合,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市民日常出行;联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了“契斋藏印”展览打卡送福利、舞剧《大足石刻》主演见面会、大足石刻世界遗产保护学术讲座等特色活动,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的立体化呈现,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新路径,让文化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携手深圳市南虞琴社共同举办“左琴右书”古琴雅集活动,邀请李蓬蓬等著名古琴演奏家,通过琴曲展演、名家对话等形式,以七弦连接古今,传承中华千年文脉。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应成为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从陶瓷的文明密码到古琴的千年回响,深圳博物馆以创新姿态回应时代命题,旨在通过更加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的创新思考。
文|记者 王俊
图、视频|记者 王磊
上一篇:浙江三餐四季:江南烟火伴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