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大模型工具箱“上新”,这是对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新的工具,沉睡的文化资源得以唤醒,让那些古老的技艺、传统的习俗等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它能将岭南文化的精髓精准提炼,以数字化方式保存和传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便捷地接触和了解岭南文化,激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这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更能为岭南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使岭南文化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当古老的文化载体遇见年轻的技术手段,会碰撞出什么火花?5月22日,第21届文博会开幕,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精心打造的岭南文化大模型揭开神秘面纱,吸引不少观众互动体验。
记者从现场获悉,作为国内首个文化领域的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岭南文化大模型继发布14B、32B版本及其创新智能体应用后,再次迎来重大突破,推出AI-Ready Data助手系列首个工具箱应用——“PDF结构化提取助手”,直击文化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治理痛点。
这一工具链的完善,兼具文化资源“抢救式修复”和“创造性转化”的双重作用。
该应用将改变以往传统典籍、年鉴报告、历史档案等文化资源缺少保护或被束之高阁的情况,也让岭南文化大模型能够进一步“读懂”和建立岭南文化知识图谱,致力于让沉睡的文化资源真正“活”在当下、焕发新生。
面向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未来,岭南文化大模型已坚定喊出“ready”。
文化典籍和档案都能无障碍“读懂”
当前,我国虽然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普遍面临数字化率低、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广东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文化数字化资源呈碎片化,限制了文化资源数据的流动共享、产业链的协同合作。
以古籍为例,其数字化进展十分缓慢。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古籍数字化,但受技术、资金等因素限制,海量文献中实现数字化的不超过八万种,而且许多书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影像扫描,真正实现文本数字化的不足四万种。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传统典籍、年鉴报告、历史档案等文化资源多以非结构化格式存在,其版式复杂、图文混排、元数据缺失等特点,成为数字化道路上的“拦路虎”。
此次发布的“PDF结构化提取助手”,能够依托多模态视觉内容块推理与深度学习算法,精准识别文档逻辑结构。无论何种排版、何种字体,还是表格、图片、数学公式、批注、印章等非标准元素,均能无障碍“读懂”,将其化为数字养料,哺育大模型的智能体应用。
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严谨准确是基本要求。
岭南文化大模型实验室主任邓立邦表示:“面对海量的岭南地方志、非遗名录和学术论文,传统的人工录入和排版耗时且易出错,‘PDF结构化提取助手’能够在数分钟内完成批量文档的标准化转化,并结合知识库进行事实性校验,确保抽取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基于岭南文化大模型的知识图谱,还能为提取内容添加语义标签,并结合知识库进行事实性校验,确保抽取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构建可检索的数字资产库。
深耕岭南文化68载,羊城晚报立足文化强省建设,以“文史”“文脉”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大优质文化内容供给。随着这一工具的应用,笔尖力量将化为数字动能,让见诸报端的文字、照片“活”起来,成为岭南文化大模型理解和传播岭南文化的数字养料。
AI数智化工具包助推“政策包”落地
在AI驱动产业变革的今天,数据就绪度成为制约文化领域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Fivetran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80%的AI项目失败源于数据准备不足,而文化资源因其非结构化特性,数据治理难度更高。
岭南文化大模型此次推出的AI-Ready Data助手系列,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回应。通过“PDF结构化提取助手”等工具,大模型能将散落的文化资源转化为AI及大模型可理解的“标准语言”,为后续的智能解析、知识图谱构建、创意生成等环节奠定基础。
例如,该工具可广泛适用于政府基层数据普查与档案数字化整理,也可服务于科研机构的大规模文献汇总和数据驱动分析。
在博物馆数字展陈中,“PDF结构化提取助手”还可自动提取展品介绍及相关考证材料,便于在线展示和后台管理;对于文创企业,它还能将文献图片与文字一并抽取,助力编辑团队快速生成深度游记、文化图鉴与交互式电子书等。
这一工具链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能推动岭南文化资源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转变。当结构化数据与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结合,普通人可通过自然语言与文化资源互动,让典籍档案的墨香古韵、镬耳屋的砖瓦风情、粤剧水袖的飘逸灵动,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广东重磅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一揽子87条政策措施,覆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全力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投资热力。
当前,文化和科技融合潮流已势不可挡,AI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作为广东实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动的新基建,岭南文化大模型此次推出的“AI-Ready Data助手”系列工具链应用,形成配合“政策包”落地的数智化工具包,将助力广东文化产业加快与AI深度融合,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
下一篇:瓦:乡村静美的符号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