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白云街历经三载,以“童”心为笔,在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上成果斐然。这里打造了专属儿童的活动空间,如多彩的涂鸦墙、温馨的阅读角,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天性。举办各类儿童主题活动,如亲子手工坊、趣味运动会等,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安全的游乐设施和便利的母婴室。通过这些举措,白云街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快乐、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让儿童友好理念深深扎根,切实提升了儿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谢宇晴 詹苹苹
图/受访者提供
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4日下午,越秀区白云街举办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成果展暨2025年六一儿童节活动。
越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侃文、越秀区副区长张正彪、广州市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钟军、广州市妇女学研究会会长刘云、越秀区妇联主席王燕玲、白云街道党工委书记卢锦豪、白云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慧玲、共青团越秀区委副书记郑信得及百余名儿童、家长、共建单位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共同见证白云街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三周年的里程碑时刻。
携手勠力童行
表彰先进单位、家庭和个人
活动以白云街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三年成果专题视频拉开序幕,画面中,孩子们在儿童小公园休憩玩耍、欢声笑语、化身“垃圾分类小督导”指引居民正确投放......
自2022年3月启动儿童友好街区建设项目以来,白云街以“儿童优先、儿童参与”为核心,将儿童需求融入城市规划与治理的肌理之中。
三载耕耘,该街道已初步形成了系统性、网络化的创建成效,以儿童友好“小支点”撬动街区发展“大格局”,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正如活动现场白云街党工委书记卢锦豪所言:“儿童友好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金钥匙’。”
本次儿童友好先进表彰共设儿童成长、街区治理及优秀共建等3类奖项。
其中,儿童成长类表彰在国学传承、运动健康、公益实践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少年儿童16名;街区治理类共表彰11组积极投身“巡河护绿”“安全巡查”“公园自治”等社区治理项目的亲子家庭;广东美术馆、越秀区二沙岛消防救援站等5家单位因深度参与儿童文化与安全实践服务,获评“儿童友好优秀共建单位”。
活动开设了亲子游园会,以“童趣+公益”为主线,设置八大主题摊位。其中“爱心义卖”摊位通过义卖端午手工艺品募集善款全部注入白云街社区慈善基金,用于帮扶困境儿童。活动还融入健康服务,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儿童近视防控咨询与口腔义诊。
探索人城共生
创新“全民共治”参与模式
“白云街的儿童友好,并非简单的行政性事务,而是通过基础质量管理,实现儿童与社会有机结合。”专家分享环节,广州妇女学研究会会长刘云总结了白云街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的三大特点:
第一,“用好人才库”:白云街组建“家长人才库”和“社会资源人才库”,撬动家长专业力量与社会资源共同献策献力。
第二,“向社区报到”:构建家长、居住者、工作者“建群入区”的组织形态,全街9个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家委会并建立家长微信群,实现儿童友好全民参与。
第三,“大手拉小手”:在街道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组织家庭参与到安全巡查、纠纷调解、城市管理、儿童保护、儿童公园自治管理等19个街区治理项目当中。
笃实创新,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经过三年耕耘创新,白云街内越来越多儿童、家长、居民投身街区治理,凝聚了全民共建儿童友好街区的强大共识与合力。
越秀区白云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通过组建家长人才库、成立社区家委会、联动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共建,将儿童家庭及机团单位转化为治理中坚力量。
其中,“居家安全诊疗”项目累计排查家庭近12000户,排查出隐患8300余处,居民自行整改率达93%。“纠纷调解”项目推动解决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近130个,街道平安建设连续四年获评全区优秀。
破解时空难题
打造钢筋城市中的“快乐大本营”
“白云街不只是大人们的家,也是我们被尊重、被爱护的‘小世界’!”大沙头小学四年级小朋友蔡纯洋、孔维国现场作《我心目中的白云街》宣讲,他们深情表白了五彩斑斓的“童话走廊”,畅叙社区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奉献爱心的幸福与满足。
面对老城区空间紧缺难题,白云街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将儿童友好与城区环境品质化提升有机融合。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白云街道的功能性建设,依托城市中心资源,发挥存量空间优势,将有限空间完全打造给孩子使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色彩鲜明且喜欢童年的空间感,这是不容易实现的,值得推广借鉴。”刘云分析说。
近年来,白云街立足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三个维度,规划“1+8+10+18”儿童友好阵地矩阵,目前已建成全市首个1500㎡的街道儿童发展中心、6个社区儿童小公园及18条“最美上学路”,初步形成儿童步行5分钟可达的社区儿童友好生活圈。
“几年前,这里没有专门的儿童活动区,老旧的健身器材都是给大人用的,我们玩捉迷藏时总会撞到停放的电动车。但现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为我们建设和美化!”蔡纯洋小朋友开心地为生活环境点赞。
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现如今,白云街辖内的巷口多了防撞的软胶条,图书馆书架变“矮”了,还增设了儿童小厕所。“最美上学路”上,两旁墙壁画满了彩色的涂鸦,从前的湿漉漉的“积水路”蝶变成“童话走廊”;儿童小公园内,秋千、滑梯、火车头童趣十足,芳草地散发幽幽青草香。
除了空间上的焕新升级,街道同样注重为孩子们打造“精神天地”。“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街道的儿童发展中心就是我们的‘快乐大本营’。那里有图书室、舞蹈室、小厨房、心理辅导室等等,每到周末、寒暑假,我和小伙伴们总会相约来这里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和活动。”孔维国小朋友回忆道。
用心考量、精心策划,白云街推出全龄段成长的“陪伴计划”,通过街道“夏令营+冬令营+周末营”三营联动,累计开展传统国学、文化艺术、安全教育等活动200余场,服务儿童超4000人次。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还分级开设多类课程,覆盖0-12岁全龄段,儿童的社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记者手记
三载培根筑梦亭,共擎树荫护青禾
三年时间,可以改变什么?一个人的三年,可以是从懵懂无知迈向胸有成竹的历练周期;一座城的三年,可以是从荒无之境拔起摩天大楼的空间变革。
越秀区白云街,用三载默默耕耘,书写了一份儿童友好与城市治理双赢的温情答卷,从破旧街巷到童趣乐园,从“政府单干”到“全民共治”,“儿童友好”理念已经融入到白云街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以及民生实事的点点滴滴。
真挚童言道出背后努力。“街道的变化是许许多多叔叔阿姨默默努力的结果。他们问过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区’,认真记下我们的小烦恼。所以,我想代表所有小朋友说一声‘谢谢’!”孔维国小朋友如是说。
展望新程,“友好白云”2.0时代即将到来,三个维度“版本迭代”值得期待:
空间再升级。2025年,街道将完成东船上和花园新村社区儿童小公园2个新阵地建设,实现儿童友好空间全域覆盖。同步推进儿童游戏角建设和最美上学路优化,全方位打造出行安全、设施完备、童真有趣的儿童友好社区环境,让街角巷尾成为孩子的“探险乐园”。
服务再深化。继续联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消防救援站、星海音乐厅等机团共建单位,推出非遗工坊、安全卫士等特色项目。针对困境儿童,建立“成长护航”结对帮扶机制,整合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等资源,确保关爱精准覆盖。
治理再突破。试点建立儿童意见征集机制,通过“童言童语”信箱、社区议事角等渠道,定期收集儿童对社区建设的建议,逐步推动儿童从“参与者”向“建言者”角色转变,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童声”力量。
以儿童友好“小支点”,撬动街区发展“大格局”。据介绍,未来街道将继续坚持“一米高度”,以儿童视角重新定义城市品质,让每一处空间承载童真梦想,让每一次参与凝聚治理合力。
正如孩子们在发言时描绘的那样——这里不仅是白云街,更是儿童心中的“友好之城”。
上一篇:雅万高铁:架起中印尼民心相通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