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立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专家资源库意义重大。这一举措汇聚了多领域专业人才,为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更好地评估少年儿童的状况,制定精准的救助方案。他们可参与案件研究与咨询,提升救助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有助于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安全、温暖的环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通讯员 莫冠婷 王方 罗灿华
图/通讯员供图
5月27日,广东省2025年“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六一”国际儿童节关爱服务系列活动启动。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民政厅主办,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承办,广东省慈善总会、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支持。
活动现场宣布成立了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专家资源库,23名热心儿童工作、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较强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成为首批智库专家。专家们将发挥政策咨询、专业督导、赋能培训、资源链接、个案会商等积极作用,助力全省留守、流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
随着时代发展,儿童关爱保护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系统支持,如何让社会专业力量更好地联动起来?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杰是首批智库专家的成员之一,他表示,建立专家资源库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当碰到儿童权益受损的个案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请来自法律、心理、教育、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全方面地为儿童制订安全、妥善的介入方案。此外,专家库成员可针对广大的儿童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专门的培训、宣传、教育等活动,还可针对儿童权益保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探索新的保护模式和方法。
“智库专家作为专业力量,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深耕社区儿童工作16年,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道基立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儿童主任欧阳爱兰认为专家库的成立对一线工作很有帮助。
欧阳爱兰表示,在落实关爱政策时,儿童主任要做好风险预警、根据“红黄蓝绿”分级评估精准地识别儿童的需求,匹配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在社会资源方面,需要有政策资源支持、专业力量支撑、社会力量参与,共同贯穿“从政策到人”的“最后一公里”,将行政力量、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拧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关爱服务的提质增效。
据悉,广东近年来持续健全省、市、县、乡镇、村居五级的儿童救助关爱服务网络,运行省级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热线,建立全省儿童工作队伍培训平台,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39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598个。全省1685名镇(街)儿童督导员、2.7万名村(居)儿童主任、2.8万名“双百”社工等加强入户摸排,为留守、流动、困境儿童提供困难帮扶、心理关爱、安全教育等个性化、多样化的关爱服务。
“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全省各地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主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关爱服务和主题宣传活动,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面向全省共500个困境儿童提供爱心礼物包,社会爱心企业在活动前为部分困境儿童发放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并向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基金捐赠。